不平則嗚 – 沒有牆的世界 (同時刊於第三十屆社工學聯三十週年特刊)
http://kevinswh.blogspot.com/
在現實社會,你遇到的很多是都會是一堵牆。在街上,人來人往。你感覺不到人與人之間原來曾經有一種關係,「情」仿佛是在言情小說中才找到的東西。辦公室裡,明爭暗鬥,你遇到的通常不止是一堵牆,而是一幅長有倒刺的牆。衝過去,或不留意的,受傷的反而是自己。鄰居間,八卦事非不斷。一時會說某某鄰居的兒子是精神病人,一時就說某某鄰居貪得無厭。小朋友,青少年天真無邪?往往,禍從口出,同學間取笑新移民,咬字不正,領取綜援,通通變成取笑別人的借口。
回顧過往,徙置區中裡,舊區唐樓裡,鄉村裡,第一時間浮現的畫面,是小孩子在街上一同玩耍,母親則在屋裡呼喚在樓下的孩子洗澡吃晚飯。又或是鄰居們的太太在閒聊生活艱難。一幅幅溫暖的畫面浮現在腦海中。
那麼,我們是人變了?還是社會變了?
電視上,播放「沒有牆的世界」,是要告訴大家,努力一同建設一個無障礙的環境。消除歧視,尊重不同人之間的權利。
只要,這個權利在社會不斷的轉變之中,不斷收窄、消失。
在一個重利社會,你對別人好,就是給予敵人利益。在商言商,利益要極大化。大企業運行的管理主義模式,使一切的程序都統一化。人,已經失去了「人情」。法律況且可以不外乎人情,但商業呢?商業社會,沒有人情可言,這是數十年來在香港被灌輸得極其成功的規條。而在這個商業社會生活,在工作中不斷接觸這些事物的人,就像一塊海綿,不斷吸收這些思想。工作放下了,人情也被工作磨掉了。
這些觀念,這些思想就像一堵牆,隔絕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,以及人情味。人與人之間變得利益化,事工化。我認識你,我對你好,都是為了一些東西而做的。也像是一種隔膜,大家都害怕一個不認識的人。當人受到陌生人的傷害時,你的自我保護意識就像一堵牆,會關閉上自己對外的大門。結果就是,社會上每個人都關上了交往的大門。面對一個素未謀面的人,大家會先入為主地認為,他是有企圖的。
不過,這個世界是沒有救了嗎?人與人之間,是沒有「人情」了嗎?
絕對不是!最少,「人情」並沒有完全消失。在元朗朗邊中轉屋,也正是筆者正在提供義務工作的地方,還看到「人情」的存在。家家戶戶,雖然都在為口奔波,但黃昏時份,總看到有一些婦女在走廊閒聊。有時候,更會為當地機構社工送上一碗熱湯。這些交流,這些交往,令人暖在心頭。珍貴的,不是湯的價值,而是這份情感。他們雖然很多是新移民,但反而還保留著這份珍貴的人情。相反,在大城市出生而至於成長的我們,則已經慢慢被都市的價值蠶食了。
人與人之間,不應該是有牆的。社會上的歧視及論述,都集中在一部份人。歧視及取笑領取綜援,笑貧不笑娼,但對富有的人,有權勢的人卻阿諛奉承。見高就拜見低就踩。雖然,社會上如不力爭上遊,踩著別人的頭上,你就可能成為下一個窮人。但是,
有了物質的滿足,但心靈上的損耗,值得嗎?
沒有牆的世界,讓我們一同努力,打破圍牆,趟開並接受人與人之間的「人情」吧。
Kevin Sze - 思歸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