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5月30日星期一

死在路上也不錯

死在路上也不錯

看到這句說話,別以為我打算死在旅途上。雖然在異地歸西可以是非常浪漫,但在中國傳統上卻是不成的,而且我沒打算這麼早死。在這個年華正盛的時代,理應好好享受身邊的一切。

這其實是一本書的書名,作者憑著一股腦兒的衝勁,前往西藏進行單車之旅及徒步旅行。

一個女孩子憑一股衝勁,獨自去完成這一趟旅程,不容易。雖然路上時有伙伴一起上路,但誰也知道,那時短暫的。到最後,又剩下自己一人。

作者問到,既然流浪這麼辛苦,為何還要一個人旅行?她講到,一個人旅行,感受到的絕不是浪漫,快樂。而是苦頭。在踩單車上山,遇上狂風暴雨。放棄的話,前功盡廢。是考驗自己的決心與耐力。旅途久了,只要有得睡,有得吃,有得穿,有得拉,便滿足了。髒兮兮的厠所──也許該稱為一個大坑吧,也已經沒有所謂了。沒水洗澡也沒水洗手,也沒有問題。活著,就是喜悅。


相比起來,我未來的旅程絕不會有她這樣的辛苦,也許會有,但我會嘗試嗎?我會不會放棄?這個問題,是真正考驗我的決心。可能我會嘻嘻哈哈的在澳洲賺錢,然後用便宜但舒適的方法去渡過這一年。也可能我會不甘於賺錢旅遊的這一種方式,用自己的方式換取一年的回憶。前路是怎樣,我想太多。

想也是沒有太多的用處,到時才算吧。但必須提醒自己,有些事要堅持,衝勁,才有最後的成果。

書中說,獨自旅行其實是有逃避的意味,逃離香港,便不會再有一些熟悉的面孔及事情放在你的眼前,沒有日常繁瑣的工作,也沒有經常來電的推銷電話,再也不用為交稅及社會上的大小事務使自己有悲天憫人的心。因為,不在其地,不謀其事。當不在香港,一切都不需要操心,要操也操不來,最多是說一兩句操他X,然後就以身在外地沒法操心,都交給香港人吧。

同時,也有朋友說出門是為了有回來的一天,終究你會回來的,時間上的問題而已,不過在回來前你有什麼感受到的,看到的想到的,就是你寶貴的財產,回來以後,便掉進現實的旋渦之中,再也跑不出來了。死在路上也不錯,也許是為了逃避現實,直到永遠?

Kevin Sze @ 30/5/2011











死在路上也不錯 - 作者: 周榕榕

黃山 - 一個人的旅行

黃山 - 一個人的旅行

在一個美滿的Grad Trip之後,我踏出了路途。迎接我自己的旅程。

雖然,旅程比原先的短了很多。沒有去了婺源。但其實,一個人旅行。還是有很多趣事可以發生的。以下就是幾則小趣事:

1. 三輪車夫叫雞事件

話說,在中國的一些城市,都會有一些三輪車夫。他們以遊客及接載人客維生。負責把人載到不同地方去。而在我們的旅程當中,也不停地被這些車夫搭訕,有些會問吃了飯沒有,訂了房間沒有,走過了城市沒有……等等。不過,以下是一則真人真事。在黃山市遇上叫雞車夫……

車夫:哎,需要車子嗎?食了飯沒有?

我:(沒有理會) 

車夫:哎,你是廣東人嗎?

我:是呀。(隨便答)

車夫:你們廣東人,是不是講廣東話的?

我:是呀。

車夫:那你們是不是有一句是「屌西」的呀?這是什麼意思?(其實那兩個字車夫是以非常普通的普通話讀出來的,聽起上去絕對沒有粗口的味道。)

我:(先發呆了一下)這個字,你不可能沒知道吧!就是幹那回事呀。

車夫:你們不是很喜歡這個嗎?也很喜歡晚上去叫小姐呀。(其實我不太記得他說什麼,總之就是大概意思) 

我:我不太喜歡這個的。

車夫:哎,來旅遊當然要舒服一下啦,我知道那邊有個休閒會所,什麼服務都有,做愛呀什麼的,你上車,我帶你去見識見識。

我:不用啦。

車夫:哎,一個人來,總是要見識一下的。男人就是要舒服一下嗎。來來上車,我帶你去見識見識吧。

我:還是不用了。我不喜歡叫小姐。(不理會車夫走了) 

2. 多人間床位

就是在我住的旅舍,我住了多人間。滿以為會沒人,結果晚上吃完飯回來,嚇然看見一個女生睡在另一邊的床上。原來內地的旅舍一般都不會特別分開男女房的。還是我太少出門的關係?後來我們聊了很多很多,知道了她是潮州女生。已經自己暪著家人旅行了兩個多月,真佩服呀。 

3. 黃山清吧

在老街裡頭,有很多的店舖。也有一些清吧,就是CAFÉBAR的混合物。在下午的時候在CAFÉ內坐一把,跟健談的店員小姐聊個痛快。也是一件賞心樂事。在後來,更知道店員小姐的母親就是在我住的青件旅舍入面的BAR做主管的,真的是有其母必有其女呀。


其實,這些只是一些很小很小的事,還有很多很多的。有待我去發掘。一個人的旅行,其實你是不會寂寞的。

在搭火車的途中,跟一個香港大叔,一個黃山大叔,一個黃山大哥四個人談得不亦樂乎。談兩地經濟,文化,政治,旅遊。這些,也是一個人旅行去發現得到的。趁住年輕,有本錢力氣,多去多闖。才不枉此生。

2011年5月13日星期五

我大學畢業了

我大學畢業了

20115月,上旬。開著電腦,連著電郵。接著附上附件,按「Send」。呼,我鬆了一口氣。四年來的大學生活,二十年來的學校生活,終於要告一段落了。似乎,這個結局,好像簡單了一點。按了一下,便完結了。沒有親手把作品列印,也沒有親手將作品交到老師手上,總覺得,有一點太簡單了吧,結束? 

四年的大學生活,得到了很多。遇上了很多難得而寶貴的經驗,讓我知道世界那麼大,而自己很渺小。上大學其實未必真的是學習技巧,理論。而是真真正正的意識提升,以及擴闊自己的眼界及視野。這些我相信,在中學時代是不能夠學習得到的。 

當然,不得不提到,四年大學生涯的一些重要事件。副學位變學位,城大變理大,都是一些重要的轉捩點。他令我失去了微小的,但得到了很多。三次的實習,感受都不同。

當然,朋友也是不能缺少的。有一樣野,其實我很自豪。很自豪的,我還保持著每一組都有Re-U的習慣,最少一年都有一兩次吧。社工學聯,以至系會,人與人的關係就是這樣形成的。

完結後的大學生活,各奔前程。而我的未來一年,將會在澳洲渡過。結果會怎樣,不太知道,但最少知道不枉此行。 

思歸@13/5/2011

不平則嗚 – 沒有牆的世界

不平則嗚 – 沒有牆的世界 (同時刊於第三十屆社工學聯三十週年特刊)

http://kevinswh.blogspot.com/

在現實社會,你遇到的很多是都會是一堵牆。在街上,人來人往。你感覺不到人與人之間原來曾經有一種關係,「情」仿佛是在言情小說中才找到的東西。辦公室裡,明爭暗鬥,你遇到的通常不止是一堵牆,而是一幅長有倒刺的牆。衝過去,或不留意的,受傷的反而是自己。鄰居間,八卦事非不斷。一時會說某某鄰居的兒子是精神病人,一時就說某某鄰居貪得無厭。小朋友,青少年天真無邪?往往,禍從口出,同學間取笑新移民,咬字不正,領取綜援,通通變成取笑別人的借口。


回顧過往,徙置區中裡,舊區唐樓裡,鄉村裡,第一時間浮現的畫面,是小孩子在街上一同玩耍,母親則在屋裡呼喚在樓下的孩子洗澡吃晚飯。又或是鄰居們的太太在閒聊生活艱難。一幅幅溫暖的畫面浮現在腦海中。

那麼,我們是人變了?還是社會變了?


電視上,播放「沒有牆的世界」,是要告訴大家,努力一同建設一個無障礙的環境。消除歧視,尊重不同人之間的權利。

只要,這個權利在社會不斷的轉變之中,不斷收窄、消失。


在一個重利社會,你對別人好,就是給予敵人利益。在商言商,利益要極大化。大企業運行的管理主義模式,使一切的程序都統一化。人,已經失去了「人情」。法律況且可以不外乎人情,但商業呢?商業社會,沒有人情可言,這是數十年來在香港被灌輸得極其成功的規條。而在這個商業社會生活,在工作中不斷接觸這些事物的人,就像一塊海綿,不斷吸收這些思想。工作放下了,人情也被工作磨掉了。


這些觀念,這些思想就像一堵牆,隔絕了人與人之間的交往,以及人情味。人與人之間變得利益化,事工化。我認識你,我對你好,都是為了一些東西而做的。也像是一種隔膜,大家都害怕一個不認識的人。當人受到陌生人的傷害時,你的自我保護意識就像一堵牆,會關閉上自己對外的大門。結果就是,社會上每個人都關上了交往的大門。面對一個素未謀面的人,大家會先入為主地認為,他是有企圖的。


不過,這個世界是沒有救了嗎?人與人之間,是沒有「人情」了嗎?

絕對不是!最少,「人情」並沒有完全消失。在元朗朗邊中轉屋,也正是筆者正在提供義務工作的地方,還看到「人情」的存在。家家戶戶,雖然都在為口奔波,但黃昏時份,總看到有一些婦女在走廊閒聊。有時候,更會為當地機構社工送上一碗熱湯。這些交流,這些交往,令人暖在心頭。珍貴的,不是湯的價值,而是這份情感。他們雖然很多是新移民,但反而還保留著這份珍貴的人情。相反,在大城市出生而至於成長的我們,則已經慢慢被都市的價值蠶食了。


人與人之間,不應該是有牆的。社會上的歧視及論述,都集中在一部份人。歧視及取笑領取綜援,笑貧不笑娼,但對富有的人,有權勢的人卻阿諛奉承。見高就拜見低就踩。雖然,社會上如不力爭上遊,踩著別人的頭上,你就可能成為下一個窮人。但是,


有了物質的滿足,但心靈上的損耗,值得嗎?

沒有牆的世界,讓我們一同努力,打破圍牆,趟開並接受人與人之間的「人情」吧。



Kevin Sze - 思歸